簡介
雙峰縣荷葉鎮(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前為湘鄉縣管轄),一代名臣曾國藩的故里。曾氏當年修建的侯府“富厚堂”以其威嚴氣派和獨特文化內蘊如今成為一方名勝。外人少有知曉的是,這座威風八面、挾以曾國藩名望的“鄉間侯府”掩蓋了另外一座恢弘府第的聲望———“九帥”曾國荃所造“大夫第”。
離“富厚堂”10餘里,在荷葉鎮大坪村橫臥的虎形山下,你會看到一座氣派豪華的建築群,這就是曾國荃的“大夫第”。湘軍當年打下太平天國重鎮安慶之後,曾國荃帶著擄掠來的大量金銀財寶回到家鄉荷葉,廣置田產。他在大坪大建華宅,取名“大夫第”。“大夫第”是由“曾府家廟”、“獎善堂”和“敦德堂”三部分組成的一個龐大的建築群,據說有九進十八廳,共148間房屋,是當時湘鄉境內最豪華的官僚別墅。
大夫第建築群“九正十八廳”,共148間,房屋氣勢宏偉,富麗堂皇。外有護城河,河上還有豪華的玉帶橋,宅外建有三里長的走廊,晴不曝日,雨不濕鞋,整宅占地14萬平方米,長達1200米,宛若京師名苑。當時傳聞曾老九雄心勃勃,要建跟皇帝一模一樣的金鑾殿,後因欽差彭玉麟的委婉規勸,曾國荃息心止步,縮小了建築規模。
時過100多年,今天,人們從保留部分仍可看到“大夫第”昔日的恢弘。其建築工藝十分考究,棟樑、廊柱、橫坊都是十分珍貴的楠木、梓木、梨木等木料,上面雕繪著雲龍、山水、花卉等各種圖案;砌牆用的青磚個個磨得方正平滑,砌縫細小筆直。石料全是花崗岩,上面雕鏤著各種花紋圖案。廳堂上的窗欞都鏤成“回”文格,中間鑲著五彩鎦金圖案,山牆的窗戶中都鏤有一“喜”字,四周簇擁著花鳥蟲魚。庭院內當年精心種植了花草,居室里陳設典雅、豪華,保留至今的家具上還可以看到“喜上眉梢”、“連年有魚”、“百福永留”等象徵吉祥祝福的圖案。
經歷滄桑的 “大夫第”雖然年久失修,但是“敦德堂”主體部分保,“獎善堂”已面目全非,“曾府家廟”亦被毀。“九帥”家府的廢墟之中“崛起”了學校、糧站、郵電所等現代建築。
改革開放以來,當地政府加大了文化歷史遺存的保護力度。隨著曾國藩侯府“富厚堂”全面修復以及“曾國藩故里文物保護和旅遊開發”項目的實施,“大夫第”也被列入了搶救性保護規劃,並被確定為縣級重點保護文物,人們有望重新看到這座見證歷史的昔日豪門官宅。
詳細結構
荷葉大夫第是個龐大的建築群,是湘中地區清代建築的典範。原宅地總長六百多米,寬約二百三十米,總面積十三萬多平方米。是竹亭公祠、敦德堂、獎善堂的統稱。“敦德”語出《禮·中情》“小德川流,大德敦化,此天地之所以為大也”。
敦德堂主體部分保存較好。前廳台階上挺立著四根高約八米大一抱圍左右的花崗石檐柱。中間兩根的柱座上各有一隻大石獅子。大門有兩米多寬,由四根整塊花崗石料組裝而成的。大門兩邊各嵌著一塊漢白玉石碑。廳堂兩邊是青磚山牆,高十多米。前廳後廊四周都是八米左右高、抱圍大的朱紅廣漆圓木檐柱。過了天井便是中廳,中廳後邊是正廳。
關於大夫第的傳說
彭玉麟私訪大夫第
荷葉大夫第雖是在曾國藩關心下建成的,但建成如此宏大規模和如此富麗堂皇,則不是曾國藩的本意。相反,曾國藩多次勸阻曾國荃要節儉一點,不要樹大招風。但曾國荃並未採納其兄的意見。
聽說大夫第從開工到竣工,前後用了八年之久,耗資巨大,令人咋舌。還有人說曾國荃要把大夫第建造成富麗堂皇的宮殿建築,屋脊上要安裝琉璃寶頂並蓋琉璃瓦,槽門前要建造環城河和浮橋。終於招來了“彭玉麟私訪大夫第”。
彭玉麟只說了兩句話:“浮橋拆掉,屋減三尺。”因此,大夫第前面的浮橋後來停建了,房屋的山字牆也在設計的基礎上降低了三尺。彭玉麟私訪大夫第的故事,至今在雙峰乃至湘鄉民間廣為流傳。
打開南京進洋財
曾國藩拉起湘勇能剿滅“長毛”,在作戰指揮上實賴其弟曾國荃之力。傳說攻破南京(天京)後,曾國荃縱兵哄搶多日,他本人用船載天國大量金銀財寶溯長江、湘江、涓水而上,再以人力運至大夫第。湘軍中多曾氏本鄉父老子弟,與之出生入死而熬至勝利的鄉親們,自亦附帶著都發了一點小小洋財衣錦還鄉了。此諺流傳至今百幾十年,生命力不曾稍減。現在如有人在外做生意或乾其他輕鬆門路發了財的,鄉親們見面總還是恭維他“打開南京進洋財”回來了。
太平天國起義失敗後,到底有沒有留藏大量金銀財寶?有沒有被人挖掘出來?是不是被曾國荃和湘軍將士們運走了?這一直是眾說紛紜、撲朔迷離的懸案 。